搭建一台X86 Mac Hackintosh for fun

在忍受了win8/8.1将近一年之后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回归OSX,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经历。

首先介绍下硬件,都是现成的。
CPU: Intel Xeon E3-1245 3.4G Quad-Core
Motherboard: Asus P8C-WS
Memory: Corsair 32G 8Gx4 DDR3 1333Mhz
Graphic: EVGA GTX 670 FTW
SSD: Plextor M5 Pro 256GB

通常情况下用Gigabyte的主板会比较少麻烦,但本着尽量减少花销的情况下Asus在刷新了第三方patch过的bios之后也一样能用。CPU的话Xeon上的内置显卡并不能被OSX支持,普通i7上的没问题。所以Xeon可以买不带内置显卡的版本。我已经买早了,所以。。。

1. 首先,Asus主板要刷patched bios,下载和刷新请见 http://biosrepo.wordpress.com 需要注意的是,修改过的bios无法通过Bios自带的EZ flash utility来刷新,必须做一个可引导的usb安装盘在msdos下刷新。即使这样也需要将bios先downgrade到老版本,否则无法在新版本bios上刷新旧版本的patched bios。

2. 接下来需要创建一个Usb stick安装盘,包括hacintosh需要的bootloader。用Unibeast即可,这个步骤需要一台跑着OSX的机器来下载和运行Unibeast。
3. 然后用这个usb stick启动机器来安装,这一步和普通mac上安装osx一样。
4. 安装完成后需要运行MultiBeast来安装驱动和将bootloader安装到本地硬盘。

步骤2,3,4可以 参考这个链接

在用MultiBeast安装驱动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对于上面的硬件,我选择DSDT-free,audio选择ALC892,network选择 “Intel – hnak’s AppleIntelE1000e”。鉴于我安装在一块SSD上,我还选择了Trim patch。

一旦Multibeast将bootloader写入本地硬盘后这台机器就和普通Mac一样可以正常开机并且自引导。

下面是几个有用的链接

9TO5MAC, how to build a 4k Hackintosh on the cheap for fun and profit

硬件兼容性列表(每月都有更新)

Mac OSX 上安装 cx_Oracle (for python)

系统: Mac OS X Lion 10.7.3 64bit
环境: Gentoo Prefix Bash / Python 2.7.3

首先从Oracle下载 Oracle Instance Client

Lion下需要安装32bit版本

  • instantclient-basic-10.2.0.4.0-macosx-x86.zip
  • instantclient-sdk-10.2.0.4.0-macosx-x86.zip

解压zip文件到同一目录下,得到类似如下文件

开始安装前需要设置环境变量如下
[code lang=”bash”]
# export ORACLE_HOME=[File Path]/instantclient_10_2
#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
# export DY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
[/code]

还需要做一个符号链接
[code lang=”bash”]
# cd $ORACLE_HOME
# ln -s libclntsh.dylib.10.1 libclntsh.dylib
[/code]

接下来的安装过程就和其他python module一样
[code lang=”bash”]
# easy_install cx_Oracle
[/code]

简单即是美 - DBox 试用 The missing downloader for OSX

从Windows迁移到Mac OSX之后一直在找一个简单易用的下载软件,需求很简单,只要做到
1. 多线程下载
2. 浏览器插件
3. 简洁,不要有太多广告和弹出窗口

期间使用过Folx,iGetter,始终都感觉不太满意。Folx免费版本有广告,而且只能2个线程(更多线程只有在付费版本才能激活)。而且Folx的浏览器插件会迫使点击下载链接之后一定要通过它来下载,即使在弹出的Folx窗口里取消也无法继续用浏览器下载,这样对于pdf这种可以内嵌在浏览器中预览的文件类型就会比较不便。iGetter的界面有点类似初期的flashget,免费版可以一直试用,每次启动会弹出广告。

如果想注册购买的话,Folx是19.95美金,iGetter 25美金,虽然不属于昂贵的行列但对于一款下载软件而言还是有些让人不爽。想想看Sparrow只有9.99美金… 而且这两款软件目前都无法通过Mac App Store购买,只能在各自网站付费购买。这样对于将来的更新升级就不如MAS上那么方便。

今天在twitter上看到了一条tweet提到了DBox,一款号称The missing downloader for OSX的下载软件。目前在Mac App Store的售价是4.99美金,相比上面两个竞争对手而言便宜了许多。联系作者之后幸运地得到了redeem code得以最快时间下载试用。

第一次打开的界面非常清爽,相对于iGetter和Folx而言第一眼的感觉都没有让人觉得这是一款下载软件。

同样提供了safari插件,相比Folx,它不会拦截下载链接点击,可以通过鼠标右键点击(触摸板双指单击)链接来选择用DBox下载。

也可以点击界面上的加号输入下载链接。

下载过程中的界面同样简洁,必要的速度,进度和百分比信息外没有多余的东西(比如代表文件长度的小方块)

下载完毕后的文件默认依然在列表中,可以通过界面右下角的搜索框来根据名字搜索。目前版本中这个搜索的反应有点缓慢,清空后还有大概1s-2s的延迟才会显示所有下载列表。

DBox的设置也非常简单,可以设置线程数(这个对于国内网站提供的下载还是挺有用的),默认文件的保存地址等等。一如既往地简洁。

这些就是DBox的所有功能了。在我看来除了缺失一个下载完毕提醒(Growl集成)外其他该有的功能都有了。现在程序自带的提醒是在dock上显示一个下载完成数的badge(类似于mail的未读邮件数)。如果有Growl提醒就更完美,毕竟dock空间宝贵,拖出来就为了看下载完成数的话有些浪费。期待下个版本中会加入。

对于一款4.99的软件,这些已经足以让我掏钱购买。仅仅是iGetter或Folx 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价格加上简洁地界面,外加Mac App Store便捷地购买和升级。就像标题写的那样 It’s the missing downloader for OSX。

从Mobile me 迁移到iCloud

随着iOS5 GM和10.7.2 GM的发布,广大iOS/OSX用户将在12号迎来新的苹果云服务iCloud。对于过去没有订阅mobile me的用户来说一切都比较简单,现在使用的apple id将可以免费获得一个@me.com的邮箱(用户名可以自由选择,但不可与现有用户重名)。那么老的mobile me用户(不管是individual user还是family pack user)就有个迁移问题,包括很多人一直在询问的如何将mobile me账户与其他apple id合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概念
1. Apple Id可以用户任何一个邮箱地址注册,你在itunes store购买过的音乐读书软件都将归于这个账户名下。这个id所关联的primary email地址是可以修改的,但你不能修改为一个已经被注册过apple id的地址。
2. mobile me天生就是一个apple id,所以你无法修改一个已有的apple id的primary email为任何一个@me.com的邮箱。网上曾经有人成功那么做过但普遍相信这只是一个bug,大多数人是无法成功修改一个已有的apple id邮箱为@me.com,系统会报告这个@me.com已经用来注册另一个apple id。
3. iCloud地址可以视为增强版的apple id,为现有的apple id加入了邮件(可免费分配一个@me.com邮箱),联系人,日历,提醒,书签,记录,相片流,文档数据以及iOS系统备份功能。其中的前六项同步和现有的mobile me功能重合,后面3项是随着ios5新增的功能。同时这些同步不仅仅工作于iOS之上,也可以和OSX (10.7.2开始)协同工作。

那么当一个有着mobile me账户的人升级到iOS5,他该选择哪个apple id来登陆iCloud呢?Apple在登陆界面下已经给出了简短解释。用户应该以mobile me账户来登陆iCloud(中间有个迁移过程,稍后会提到),而在管理已经购买的数字内容时用购买过那些内容的apple id来登陆app store。Apple现在没有提供合并apple id的功能,并且为个人觉得这也无妨大家升级到iCloud,且听我道来迁移过程。

当用户用mobile me登陆iCloud时会被要求前往 http://www.me.com/move/ 去手工确认并迁移mobile me账户到iCloud。这个过程需要在电脑的浏览器上完成,无法通过iOS系统设置程序完成迁移。

需要注意的有这几点
1. 现有的iDisk, Photo Gallery, Web publisher在iCloud中并无对应服务,他们会在2012年6月30日停止,请注意备份。
2. iOS设备需要运行iOS5 (现在GM已经放出给iOS developer,正式版10月12日发布)
3. OSX设备需要运行10.7.2 (同上,GM已经放出,正式版应该也在12号左右发布)
4. Windows系统需要安装iCloud Control Panel for windows (已经随10.7.2 GM一同放出)

当你确认这几项均满足时,就可以在http://www.me.com/move/ 登陆并点击几个按钮实施迁移。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即可完成。完成之后你在iOS5设备上已经设置的Mobile me账户会自动被转成iCloud账户,这个步骤无需人工干预。同时在OSX的system preference中的mobile me设置已经被新的iCloud设置所替代。

由于我的老mobile me订阅还未到期,现在迁移至iCloud之后为的账户容量为25G (原有的付费用户20G + free 5G)当然对于那些老用户们而言,部分mobile me功能诸如keychain, widget dock item同步之类的功能在iCloud时代就不再提供了。

It’s time to migrate.

苹果官方的迁移FAQ

[更新1] 用非me.com的apple id购买iTunes Match服务并用me.com帐号登录iCloud不会有任何问题。只要你的App Store里的账户还是订阅iTunes Match的即可,我目前就是那么使用的。

FreeNas 0.7 上架设Mac OSX Time Machine 时光机

Mac平台下的Time Machine时光机让一贯使用windows的我表示十分向往。只要有移动硬盘或是独立分区即可增量备份系统数据,即使更换新的电脑或重装系统也能快速恢复自己习惯的使用环境。相比同一个硬盘分区的损坏风险或移动硬盘连接不便(从稳定性上说移动硬盘本身就是不那么靠谱的设备,它的使用环境决定了它的损坏概率是很大的),通过网络备份到NAS服务器无疑是最可靠且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方法(你不会经常想到在家用电脑的时候也接个硬盘备份吧,尤其是在只有2个usb口的mbp上)

要使用网络备份时光机,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买Apple的Time capsule路由器,自带1T/2T硬盘,秉承苹果配件一贯的高价易用风格。廉价的方案就是在FreeNAS 0.7系统上自己DIY时光机服务。

首先开启AFP服务

添加共享

注意勾选
Automatic disk discovery – Enable automatic disk dicovery
Automatic disk discovery mode – Time Machine

接下来打开Time Machine程序

选择磁盘

接下来输入freenas上的用户名密码,确保该用户对你在第二步添加的共享目录有读写权限即可。

第一次备份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建议接上网线备份。以后的增量备份在无线网络的环境下也速度也可以接受。

快捷分享你的文件

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手头有几张图片,一首mp3或者几篇文档需要与朋友共享。但是发email太慢,msn传输又不稳定,网盘又担心内容不符合XXX规定而和谐,况且国内多数网盘还需要下载安装XXX插件,安全方面让人担心。

现在有两种新的选择。

1.多平台用户 – Ge.tt
Ge.tt 界面非常简洁,硕大的一个图标 ‘Select files’ 点击即可浏览本地文件,确定即开始上传。无需注册,上传完毕后将得到一个类似 http://ge.tt/39cNlRv 的短链接,把这个链接直接在IM上告诉朋友,他就可以开始下载。非注册用户上传的文件只能在线保存30天,注册用户之后可以无限保存(内容不能违反美帝法律),并且可以看到每个文件的下载数据统计,历史上传记录等等,单个文件大小不限,总容量不限。

2. Mac用户有更简单的办法 – Droplr
Droplr Mac用户有福气,下载一个2兆多的文件,安装后桌面status bar上会多出一个droplr的图标。直接把想共享的内容往里一拖就搞定,甚至都无需打开浏览器。上传完成后会自动得到一个d.pr的短链接。该服务无需注册,只需要用你的twitter账户授权登录即可,同样可以看到历史上传文件,并且删除你不想保存的文件链接。官方网站有一个45秒的视频介绍,看完就明白了。顺便提一句,Droplr还有iPhone客户端。该服务为每个账户提供1GB免费空间,将来会开通付费扩容。

对于生活在千年盛世,和谐社会的用户来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上面两项服务目前均还没有被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境外敌对势力所利用,所以,你懂得,无需费力翻墙即可快捷分享。